2000——2020年
明确提出把“童心母爱”作为学校“爱的教育”哲学主张,相继进行了课程、
教学、教师发展及育人方式的研究。
2004年,学校成立斯霞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所,在专家的引领下,逐步开始对斯霞“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把“爱的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提出 “基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培养“三有三会”(有爱心、会生活,有童心、会游戏,有慧心、会学习)的小学生的育人目标,以最具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为支点,通过“小研究、小游戏、小伙伴”学习方式的变革撬动了“爱的课堂”的全面转型,同时开发了一系列符合儿童兴趣,促进儿童发展的校本课程。
“十二.五”以来,学校明确提出把“童心母爱”作为学校“爱的教育”哲学主张,致力于“童心母爱”育人模式的研究,对学校多年来的实验研究进行了全方位的重整、提升,在教师成长、课程架构、课堂变革研究的基础上,对“爱的生长”课堂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实践,成果令人瞩目。课题《斯霞“童心母爱”育人模式的校本研究》被列为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省市大奖,大量研究论文分别刊于《上海教育科研》《人民教育》等杂志,出版了八本专著。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独辟蹊径,凸显“童心母爱”价值追求,致力建设“传承发展、实验创新、协同共生”的新时代“斯霞式”好教师团队,在团队中促进每一个个体活泼泼地生长,让每一个教师成为“大爱心、高水平、有格局 ”的新时代“斯霞式”好教师。经过多年努力,一批名特优教师脱颖而出,形成了优秀的教师群体。学校入选“四有教师省级重点培训团队”,被评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
童心母爱”育人范式的研究与实践,在区域内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引起国内外相关人士的关注,研究成果在全国各种研讨会、展示会上进行了百余次展示交流,国内外校际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成为国际交流窗口学校,外交部阳光学校基地校。
为整合优势教育资源,2014年9月,我校与相邻的 珠江路小学合并,校名仍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分设两个校区:四牌楼校区、珠江路校区,学校由原来的6轨逐渐扩大为12轨。2021年学校有63个班级,在校生2724名,教职工15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