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66年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实验研究不断,名师云集。

五年制实验任务获得成功,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形成。


1949年,东南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学校也随之更名为南京大学附属大石桥小学。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南京大学教育学院独立为南京师范学院,学校因属教育学院领导也随之易名为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简称南师附小))。 1956年曾称南京市实验小学,一年后又恢复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成绩突出,教学质量在全市处于一流,为省、市的重点小学。学校是小学教育实验的基地,高师和中师学生实习的基地。1958年学校接受了省教育厅下达的试行小学五年制的实验任务,在斯霞老师和实验班其他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自拟大纲、自编教材,圆满完成实验任务。这一时期,斯霞的教育教学思想逐步形成,“童心母爱”的教育思想和低年级语文分散识字教学法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刊物相继介绍她的事迹。1960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集体出席全国群英会,1960年斯霞老师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1964年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此阶段在南师教育系的具体指导下,学校先后进行过分组讨论教学法、大单元教学法、苏联“五项原则、五个环节、五级记分”等实验研究,数学、自然、语文、体育等学科的实验研究也持续不断。这一时期,《江苏教育》等刊物发表了我校教师大量的文章,校长胡颜立、徐允昭先生均有专著问世。教师队伍名师云集,1956年南京市评出的十位小学一级教师我校就有六人。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