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1946年
校园遭侵华日军轰炸,学校西迁重庆,艰苦办学。
1937年8月,实验学校遭日本飞机轰炸,大部分校舍夷为平地,更被日军强占建陆军医院,学校被迫停办。此时,中央大学决定西迁,实验学校主任(校长)许恪士先生毅然决定和几位教师带领一百多名学生西迁。他们辗转千里,历尽艰辛。先安徽屯溪、再湖南长沙、后重庆(小学部)、贵州贵阳(中学部)等地,坚持办学。1938年9月,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艾伟先生在重庆沙坪坝重办附小并兼任校长,校名为国立中央大学附属小学。1939年3月附小与重庆大学重光小学合并,改称中央大学、重庆大学教职员子弟小学 1942年3月改 国立中央大学附属小学,同时并称中央大学重庆大学附属小学。
在此期间,艾伟先生在小学高年级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特别是文学文教学的实验,成绩斐然,故他提出文言文的教学应从小学开始。
1941年周抑堂先生受聘担任位于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当时,办学条件 艰苦,校舍简陋、设备、教具紧缺、生活条件很差周抑堂先生通过开源节流,自制教具、发动义卖募捐等办法,改善教学条件,坚持“培养优良的性行,教导丰富的学识,锻炼健全的身体,养成学习兴趣、做事能力,使之继续向上,为服务国家、复兴民族做准备",的办学目标,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数年间把中大附小办成教学质量好,升学率高,远近闻名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