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1937年

首创“六三三”学制,进行“以求教育之中国化”的以育人为目的的整体实验。

“爱心教育”第一次明确提出。


1928年,南京高等师范学堂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28年秋,学校添招初中学生,校名改为中央大学区立学校。1929年9月,学校增招初中生,校名更为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学校,由中央大学教育学院直接领导。1931年学校添招高中生,学校成为集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实验学校,实行“六三三”学制。此种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推动了全国中小学的学制改革。这一时期学校的实验教育已逐步由过去的模仿西方为主的单个的实验转为“以求教育之中国化”的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整个计划的实验。从必修课到分科型选修课,从课程设置到教材编写,从校园建设到校外义务教育示范,开展了多层次、多学科的教育实验研究。例如:天才教育、普及义务教育、高初中五年一贯制、学校学制的改革、加强级任导师制、阅读兴趣、有关默读等等方面的实验研究都取得成功的经验,学校创办的刊物《实验教育》收录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此刊物由出版社出版发行,影响深远。

1932年,时任实验学校主任(校长)的罗炳之先生提出了对后世影响颇大的“爱心教育”,指出“爱心教育不外由浅入深,由近而远,由具体而抽象,由爱兄弟、爱邻居……而至爱国家、爱人类。老师与学生交朋友,平等待人。”爱的教育思想逐渐植入每一个教师学生的心田,学校师生关系融洽,如同和谐的一家人。

返回首页